当区块链遇到公益,会发生什么?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齐心抗毒的同时,很多朋友也注意到了湖北武汉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的慌腔走板。不断发酵的疫情和接连告急的疫区医疗资源时刻牵动着全中国人的心,很多普通的国人同胞都在给第一线的武汉捐赠包括口罩防护服在内的各种物资,而红十字会出售捐赠物资、扣押捐赠物资、捐赠目标与捐赠人要求不符等事件一再爆发的时候,可以说,捐赠人当初对疫区想要贡献一份心力有多么热忱热烈,对红会荒诞的不满就有多猛烈。

武汉红十字会之乱尚未平息,而数年前的郭美美事件还历历在目。还有中国慈善总会“尚德诈捐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非希望工程”、河南宋庆龄基金会违规筹资与放贷等事件等等,慈善组织丑闻层出不穷。社会公众对慈善机构的信任与支持度急剧下降。人们发现在公益组织运作、第三方劝募、网路交易等中间环节存在大量问题;捐赠对象审核、捐赠资源分配等机制也没有达到公开透明、独立核算的要求;与此同时,大量真正做事的民间组织却做不了事,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却得不到帮助。

失望之余,有心的人们也在想,上面这些乱象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怎么可以杜绝上面那些乱象?如果有杜绝的方法、是否可以将它合规化、法律化和持久化呢?其实长期关注区块链的朋友可能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区块链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区块链可以通过哈希时间戳证明某个文件或者数字内容在特定时间的存在,加之其公开、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性为司法鉴证、身份证明、产权保护、防伪溯源等提供了完美解决方案。

其实目前从普通用户角度来看,区块链并不能完全解决信任问题,它连接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信任模型,慈善公益公信力问题并不会因为一种全新的技术而迎刃而解或自然消除,普通用户仍有较长的接受过程,新技术也不能完全真正解决公益信任的问题,或者说社会信任问题不是依靠技术来解决,而是技术可以帮助解决。随着公益实践方式的创新,曾经出现过个别用户在多个公益平台重复筹款的情况,惟此前不同公益平台都是资讯孤岛,除非采用特殊手段查询,否则很难了解用户在其他平台筹款情况,引入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加入区块链技术的机构越多,就越能通过用户在区块链上的ID辨识他在公益众筹方面的动态。

目前看来,信息上链的成本很高。目前公益领域有大量的区块链,但在几年后,可能多数都会死掉,公益组织和信息应该接入哪一条链,是否会成为沉没成本?就像以前年久失修的网站无法访问一样?这的确是一个挑战。区块链不属于任何发起方或者参与放,要开放给所有参与者,才能实现包括公益领域在内的各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要能接受主管机关的监管,符合法律法规。或许,有一条政府督办财政出资国家所有的公益公链或者政务公链是一个能两尽其全的办法,人们还在持续探索。

社会责任,技术不会缺席。目前看来,公益监管,区块链技术是可以把好这道关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